淺談異位性皮膚炎
典型異位性皮膚炎在寶寶三個月大左右就會開始顯現,一開始會先從臉頰、下巴、耳前、髮際等位置出現,也就是一些紅紅的斑塊伴有些許滲出液,然後變得粗糙脫屑,慢慢的連脖子、胸前、肘膝髁關節,也會有紅紅的發炎及粗粗的皮屑,異位性皮膚炎是濕疹的一種,但濕疹症狀較為籠統,兩者發生的成因還是有所不同。
異位性皮膚炎最關鍵的辨別方式,那就是會不斷復發。
如果寶寶有下面情況中的任兩項,家長們就要小心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趕快提早就醫!
✔過敏體質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疾病,如果寶寶本身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過敏性鼻炎、氣喘、蕁麻疹等,那麼也可能會有異位性皮膚炎。
✔特定部位出現紅疹
臉是好發部位,兩頰會發紅,還有關節處,例如手肘、膝蓋和腳踝,初期的皮疹會出現在容易被摩擦的關節外側,稍微長大一些之後(通常是1-2歲後)紅疹會主要出現在關節內側的皺摺處。
✔不斷復發,嚴重搔癢
慢性、持續或反覆發作6個月以上。異位性皮膚炎一年四季都會發作,夏天大量的汗水會刺激皮膚,而冬天則是因天氣過於乾燥,春、秋季節交替,梅雨季、氣溫忽冷忽熱也很容易誘發。
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兩大要素 一、遺傳因素
父母或家族若有過敏體質,就容易也有異位性皮膚炎。尤其是母親,則嬰兒發生的機會更大。
二、皮膚障壁層功能失調
【自然保濕因子的濃度降低】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皮膚中缺乏自然保濕因子,所以皮膚的表層比較鬆散,水分也容易散失,導致皮膚容易又乾又癢,尤其是經過搔抓後又會讓表層被破壞得更為嚴重,外界的過敏原、細菌、病毒、黴菌甚至疥蟲等微生物可以輕易地穿透皮膚表層進到皮下的微血管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且搔抓後還會讓發炎物質更容易擴散出去,造成更嚴重的過敏反應。因此在急性發作時,切忌不可以抓,戴手套或把患部包好都是可行的方法,通常搭配吃藥或擦外用藥(大多含有抗組織胺或類固醇)可以快速緩解,但若日常沒有做好保濕保養,仍然會反覆發作。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該如何認定?
異位性皮膚炎是濕疹的一種,但濕疹不一定是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兩者並不完全相同,濕疹的成因及狀況相當廣泛,像是口水疹、尿布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等都可以歸類於濕疹的一種,其中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有他一定的評判標準,家長們可以由上述的幾項當中觀察寶貝的皮膚狀況、發生部位等,去判斷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或是一般濕疹。
簡單來說,異位性皮膚炎可以說是因過敏所產生的濕疹
醫師特別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的寶寶因為皮膚容易發癢加上濕疹反覆發作,所以日常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家長們需要花更多時間與精神來照顧。因此加強日常生活的皮膚保養非常重要,藉此也可以多與寶貝談話、陪伴,使用珂然照顧寶貝是最好的選擇,陳映庄醫師特別指定推薦,異位性皮膚炎專用保養就選珂然。
很推使用珂然霜搭配油,讓我異敏皮膚改善許多,但還是會害怕會將異敏體質傳給寶寶
目前我家異敏寶寶的情形是只要停用產品乾癢情形就會復發,不知道如何是好!
原來異位性皮膚與濕疹促發的成因是不相同的,我本身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只要流汗或是接觸到較為不乾淨的環境,異位性皮膚的部位就容易癢,很害怕未來會將這樣的體質寶寶,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和避免?